Me

11/15/2020

一周杂记

11月10日
与前同事外出 M 市做些事情,下午事毕后接了个电话。再前往旅店的途中接到归
属地为 M 市的一个移动电话号码的呼叫,犹豫后还是接起。
对方到:我是 M 市…局..出所,根据手机基站的监测发现你的归属地为 Z 市的手
机号在之前发生过通话。你叫什么?
我答:...,我就住在 C 市。
"你的住址说一下."
"C市a区."
"嗯,然后呢?"
"alpha小区."
"还有呢?"
"beta单元."
"几楼几号?"
"sigma楼xyz."
"方便说下你的身份证号吗?"
"请问你是哪里?",我略有疑虑的再次向对方确认到。
"M 市…局..出所"
"………,你们是要在系统里和对吗?"
"你怎么用的是 Z 市的号码?"
我内心有些激动和不耐烦,但还是解释了一下:"我从xxxx年来 C 市时就用了,没
换过。"
"你从哪来?"
"C 市,来 M 市这里办些事情。"
"有没有做过…酸…测?"
"我从 C 市来,不用做检#测呀"
"哦,好。"

通话时长约3分钟,结束后车内人还为我担心,是不是骗子啊。当然我大概有95%
的可能性估计对方不是骗子。不过从此之后每当接打电话时心里都会有片刻的不适。

11月11日
第二天的事情做完后,随众人参加一饭局。上座后便在旁人的劝说下,无法再推
辞的只好把倒满酒的酒杯留在了面前。早已下决心不在一般饭局沾酒,但此时已在
所难免。日久不饮白酒,心里总是没有底的。几次下来后酒杯内没下去多少,不远
处的一长者看不下去了。"小伙子,多大了","…","还小呢,酒桌上的事情还是要
知道的。" 几次举杯后,轮到此长者挨个敬酒,直接跟我说,"哪里人?" "..人
"。 "..人哪有不能喝的,来,你喝杯里的一半,我把杯里的干了"。 此时周围纷
纷表示赞同。无法再次推辞的我只好从命。本打算此后低调的过去,没想最后还是
要提起我来示意到我绕桌敬酒。慢节奏的饮酒加上腹内填上的食物,也就不再担心
什么,即按照此前每人的做法一桌下来把杯内的酒饮尽。习俗终是习俗,少不了
的。经过多次多人间的掷色饮酒后(本次倒无人主张划拳),终于等到了饭局的结
束,三杯多的酒进肚。
饮酒后前同事自然无法开车前往目的地,无奈只好就近找间旅店住宿。进房间不
久,楼下保安大爷再次上来敲门(第一次是应我们的要求用纯净水桶为我们送了点
儿水),说谁是..来的?要到下面登记个电话。这当然又是指我了,疑惑中下楼,
前台告诉我你的身份证号是…省的,需要登记手机号码。带点酒气的我问道,为什
么?哪条法律要求因为我的身份证号是…省的就要登记电话呀?我现在是户籍在你
省的居民!对方说,"我们这个群里要求的……" 听到群这个字眼儿我快要怒发冲冠
了,我紧接着说,我要知道是哪条法#律规定的?管你什么群要求!这不是搞地域
歧视吗!而且我现在居住在你省,别人不登记为什么我登记?!对方说你看本子上
都登了,你不登到时候公..局来找你我可不管了。我气愤地转身上楼并说道,行,
来找吧。心里想,我倒要知道是哪条法#律规定因为我的号码是..省的就要登记电
话号码。荒唐!
前同事早已鼾声响起,自己却带着酒意躺着无法安然入睡,心中仍在反复回放刚
才的情景。约晚11点左右,忽听到外面走廊有几人走动,然后是不知哪个房间响起
的一阵急促大力的敲门声,伴随着一声近乎斥责的命令,"开门!!"
我的身上觉得凉飕飕的,头枕着的双手,也是湿乎乎的。我安静的躺着,仔细回
放着刚才的每一个细节,并随时等待着我们的房间的敲门声。约两个多小时过去
了,没了动静,只有中间某房间开门后电视传出的声音。渐渐的,我忘记了一切。
再次醒来时,便是我电话的定时闹钟响了。

11月12日
睡眠不足,在车途中竟不自觉地打盹儿小睡了片刻。
晚间的住宿同样令人失望,同样不提供饮用水。好一点儿的是没有再要求我单独
提供电话号码,糟糕的是在一台扫描仪上扫描了我们的身份证正面,视力不佳,大
约看到是软件做了文字识别的。问其原因,曰没有摄像头进行拍照,就扫描照片作
为识别了。

11月13日
晚间终于返回 C 市,倦意无比。

11月14日
下午带小的去练手并上课,发现人小学东西是快啊,记东西也是成人所不及。总
担心他课上说话太多,让老师觉得他眼高手低的不好好教他。所以一直提醒他,但
愿能有所变。另一方面,从练手的结果看,倒是我不再的这几天他没怎么生疏。好
吧,也许是我太心切,太过苛刻。
为了让他能理解严师出高徒,刻苦努力的道理,晚上带他看了讲述鼓手成长的一
部电影,《Whiplash》。一边看一边给他翻译对白,竟忘了影片中十多秒的流.血镜
头,他躲到我身后告诉我怕,拿着遥控器要快进。好在不长,我借着影片内容又给
他讲丢三落四的结果,他说听明白了。
希望是真懂了吧。

10/20/2020

读书而感(短)

在这个月的最近几天里读完了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头脑里不断的将孙红雷在《潜伏》中的形象作为男主人公呈现出来,女主人公的形象始终倒还没有被构造出来。

我真的认为作者的经历十足的帮他如此翔实生动地刻划出了男女主人公。小说中人物间极其口语化的对话,以人本性为线索展开的故事,以及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口吻总结小说中时代的特点,造就了它的不凡。
读书,总结,思考,读书,总结,预见……

历史是按照某种规律以不同的面目重复出现的,与其说这是社会规律,倒不如说是某种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扭曲表现吧。

10/12/2020

秋日记事两则

2020-09-15
    这天晚上从幼儿园回来的小朋友主动向我讲述了他在幼儿园的一天。两年之前刚入园时我曾希望他能够每天花三十秒到一分钟讲讲他在幼儿园的故事,而我则把他录下来。奈何他从来是闭口不谈,我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如今他主动开口说出了自己的一天,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尽管每天记录他口述幼儿园一天的想法已经成为泡影。

2020-10-11
    这天很少看电视的我们开了电视,18:00 开始某个台开始了整点新闻,我说还是找点儿适合你的节目吧。随即给他看了体育新闻,小朋友似懂非懂的看了半小时,期间甚至还端着饭碗做到沙发前。对于这种极少出现的“坏习惯”,我还是做无视处理了。
    后来换到纪录频道,正在播埃塞俄比亚小朋友上学故事午间取水的片断。我把饭桌前的小朋友喊来,“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喝水的,你还要不要浪费水。”
    小朋友居然也聚精会神的看完了半小时的短片,洗锅后我问他刚才讲的什么,他说他看到了兔子(其实是节目间插播的精彩纪录瞬间中的松鼠)。小朋友要我帮他找之前看到的带大球球的画面(如果我没记错,大概是CCTV9的宣传片中的一段),我没找到。不过倒是在回放中无意找到了今晚的父与子教育福利。
    这是另一部纪录片,中文翻译为《垃圾场中仙乐扬》,原文为“Landfill Harmonic”,纪录了巴拉圭垃圾填埋场附近的人们将垃圾变为乐器并带领青少年学习音乐并影响世界的故事。看着小朋友精神头不错,也没有厌倦情绪。我就按照纪录片的进度给他介绍背景故事。比如巴拉圭在什么地方,片中出现的三位大师(B,M,B)是谁,都听过他们什么音乐,他们的故乡又在何方等等。
    我一边以片中故事中艰苦环境下追求梦想为例,一边复述片中一些让我内心共鸣的对话,想以这种方式提高他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恒心。看小朋友的表现,大概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期间问我,“你会做乐器吗,下次咱们也留点儿桶、纸什么的做一做”。我如实回答我做不到,做乐器是件很精细的工作,并希望他珍惜他手里的乐器。
    片子不短,屋子里的第三人过来强行关掉了电视,理由是小朋友中午没睡觉,已经睡意十足了。
    我看了看,也许如此吧,罢了,兴致未减的我在小朋友洗漱间给他播放了片中演奏的 K525 Ein Kleine NachtMusik,BWV 1007 以及 Op. 125 Choral Symphony 最后的合唱部分。没记错的话,上次专门给他播放的时候好像还是他咿呀学语的时候。
    
    躺在床上问我,”带口字的下为什么也念下?”,我说这个叫形声字,有很多字的发音是源自其中部分字的发音的。小朋友随即说:”那上再加上口字,也读上“。我想了想确定没有这个字后就附和他说,这个字倒没有,字的发音规则比较复杂,慢慢了解吧。
    总的来说,我并没有特地去教他什么,我也反对学前教育。但这些平日中漫不经心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施加影响的教育方式,确是我所追求的教育。这样的好处是小朋友不会感到多少压力,而能快乐的了解、学到或记住不少常识,和以后书本上不太注重但值得记住的知识。
    目前而言,大概最重要的还是树立小朋友的好习惯,还有注意力的培养,学会做个好听者的培养,还有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后两个也正是我极其欠缺的。

    跟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人共同生活是件不易的事,每当照着脑海中瞬间闪出的旋律拨几下琴弦时,另一边却常常传来那刻板刺耳的语言:“烦死了,能不能別弹了?”用一句下午从出租车司机那里听到的俗语来结束吧,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9/14/2020

庚子失业记录

 去年国庆假日最后一天返回准备上班,在火车上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大意是第二天先不用去上班了。对此我并没有感到太大意外,因为从前年到去年的一年间,我们始终是时上时休的状态。有些可惜的是如果能得到通知,那我就可以多在家待些日子了。

不过这次的休息与以往不同,这次终于到了作失业结算的时候,那是这次休息2个月后的事情。原计划新年后继续寻找工作的我也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延续了失业状态。当然不可抗力绝不是找不到工作的缘由,更不是借口。只是自己还是没有认清要(能/想)做什么罢了。

从火车上接到的电话,到现在,共过去 343 天,大概11个半月。
时而持续的焦虑和彷徨,时而琐事解决后又是短暂的欣然,甚至某天夜里觉得自己快要抑郁,但接着又提醒自己要乐观。好多次半夜醒来睁眼看到有东西在周围飘过,竟也会情不自禁的举手去试探,无果后倒头继续熟睡。

记得初(高)中时我一位同学跟我说,其实我觉得你应该学文科。当时的我语文考试总得不了高分,政治课满满的厌烦情绪,对文科的看法也颇有偏见,这种偏见情绪大概是来自于家庭、社会还有自己的道听途说吧。因此对他的这一提议只做耳旁风了。

多年后我这个理科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偶然在一次下班的班车上,我意外的开始了“文科”素养补充历程。这种补充一直在持续,因为我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我这种素养的缺乏,配以自身的性格特质,对我本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还是回到一开始的叙述上,在这过去的十一个月,在闲暇中,我又读了一些书。

1. 《喻世明言》,冯梦龙,自认为这是一本通过千奇百怪的古代社会故事来让读者保持思想清醒的书
2. 《出使九国日记》,戴鸿慈,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跟随清末大臣出国日记了解世界,科技新术语出现在了文言文中
3. 《我的前半生》,溥仪,1982年,群众出版社,从作者的自述中去了解作者和那个时代
4. 《朗读者》,本哈德·施林克著/钱定平译,2014年,译林出版社,之前已看过同名改编电影,拿来读读原著,意味深长
5. 《三国纪》,易中天,2016年,浙江文艺出版社,这个系列看了好几册,这是其中之一
6. 《魏晋风度》,易中天,2016年,浙江文艺出版社,通过读本书刷新了我对两晋的了解
7. 《Lady Almina And The Real Downton Abbey》,The Countess of Carnarvon,2011,Broadway Books, 通过英国现代贵族家族往事了解历史
8. 《挪威的森林》,村上村树著/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次看日本小说,这个年龄去看这部小说,感觉恨晚
9. 《源氏物语》,紫式部著/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读的第二本日本小说,丰子恺的翻译流畅传神,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代日本。有不少人说起这部著作,会跟曹雪芹的《红楼梦》来个比较。幸运的是我没有读过《红楼梦》,所以不会受因比较而带来的偏见的干扰
10. 《敢问路在何方》,杨洁/王崇秋,2018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了解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的苦与乐
11. 《言归正传》,单田芳,2019年,工人出版社,最喜欢听他的评书,读读他的经历向他致敬
12. 《我为〈西游记〉作曲》,许镜清/卢嘉群,2016,花城出版社,CCTV版本《西游记》的作曲许镜清讲述自己的故事
13. 《傅雷家书》,傅雷,2018年,三联出版社,傅雷的译著还没读过,此前唯一的了解是杨绛的一篇回忆文章,读后收获不少,那句“……听不听由你,说不说由我……”的教子态度,我是记住了
14.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年国运家事纪实》,李锦,201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亲身经历告诉人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要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态度还有清醒的头脑

除此之外,尚有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半途暂读的书:
1. 《中国通史》,吕思勉
2. 《How to speak and write correctly》,Joseph Devlin,1910,The Christian Herald
3. 《聊斋志异》,蒲松龄
4. 《War and Peace》,Leo Tolstoy/Translated by Louise and Aylmer Maude,  Simon & Schuster
5.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Aaron Coopland,2011,Signet Classics
6. 《浮生六记》,沈复,2017,浙江文艺出版社
7. 《警世通言》,冯梦龙
8. 《爱弥尔》,卢梭著/李平沤译,2016年,商务印书馆
除2,6外,这么一看,都是因为部头太大、语言水平不够不过硬而暂停的。2 的内容不长,但需要实践,6 则是版本糟糕,后人的画蛇添足导致读了几则后兴致索然。

以上寥寥几行,竟也费了不少时间。要想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只有继续多练习写作这唯一途径。少壮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