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8/28/2016

现实的困境:第一章(下)

        我接着说:“其实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你也未必能听见。振动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就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次,又是突然变的很急的工作。半成品备料进度很慢。T在上面领导的压力下显得非常着急,各种电话打来打去。
        T问我:“现在哪些还没备好?”
        我告诉他没完成的都是些什么。他又拿起手机联系相关人员,表明重要性和利害关系。然后对我说:“你现在下去,盯着他们备料。”
        在车间里我游走于各个设备,跟操作人员协调备料时间。谈妥后我就站在那台要备最多半成品的设备旁,双臂托在工人存放生产资料的铁柜子上,等着。偶尔拿出手机看看推送来的新闻标题。每当作业工人更换材料,调整机器参数时,我就过去看看。再掏出裤兜里的卷尺量一下宽度。已是快到午饭的时间,车间内嘈杂的噪音短时间内弱了不少。这时工人对我说:“现在干你的。”
        “你们不去吃饭吗?”,我问他。
        “干完这个再吃。”
        “辛苦了,谢谢!”
        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时用卷尺测量着宽度,以免出现什么问题。弄不好很有可能前期的准备就白白浪费了。中间接到T的电话。
        “xxx,xx出来了没有?”
        “正做着呢,剩下的吃完饭就出来。”
        “好,一会儿你直接来食堂,我们先过去点菜。”
        “好的。”
        快完成前,我看到作业工人的同事提着装有饭菜的塑料袋过来,这是我又一次看到工人在工作环境吃饭。之前有一次曾看到两位作业工人在高温、散发着浓重化学物味道的设备车间过道上吃饭。
        为了能保证产品能在当天生产,下午一点我准时到车间联系另一台设备的师傅开始进行上午半成品的复合工作,期间我继续拿出卷尺测量尺寸。
        总算是在下班前开始了最后的生产,在开始前的一段空闲时间内,我跟前来帮我的m说:“我去趟实验室,上午lau和zh帮我把试样送过去了,但不知道具体哪个样做什么试验。我现在去标出来。一会T要问我,你跟他说一声。”
        m点头答应。我估计前后大概花了不到20分钟,返回时距离生产机台只剩几十米的时候,手机振动了。我知道T肯定是要表示不满,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我接起电话,平静的说:“喂,T主任。”
        “你在哪呢?!”
        “我刚去实验室一趟,马上就到了。”
        “你这会儿去实验室干吗?!”
        我把缘由讲了一下。电话那边说:“你是不是分不清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你自己的事情你不来这里看着?”
         “我这不是怕你嫌我拖着没完成那个嘛。一小会儿就完成的事情。”
         电话里又传来那经典、熟悉的不满语气:“唉,叫我怎么说你好呢,哪个着急你不知道是不是?!”
        听到这里,我觉得再怎么解释也是徒劳的。他已经就认定我是不分主次了。我没回话,电话里也没了声音。又过了两秒钟,T挂掉了电话。又过了几秒钟,我看见T跟RD出差负责此工作的领导在设备前聊着什么。
        我没跟T打招呼,直奔后面开始工作。这时发现Ivan还有另一组的两位同事也已经到了。m忙着指导工人。而我则过去帮Ivan。显然m是没机会告诉T我去了哪里。
        不一会T走过来,跟我说:“量一下xx,看看尺寸怎么样。”
        我掏出卷尺直接就量了下午复合件的尺寸。然后跟T说:“305,30……”
        还没等我说完,T转脸瞪着我说:“唉,没法说你,也不知道你天天干什么呢。你量那个宽度干什么?!它对最后尺寸有影响吗?”
         在他发泄他不满的时间里,我从恍惚中反应过来。我知道我是量错了,我也知道那个尺寸对成品有影响。因此接着重新测量了一遍。
         “262,263,有些窄。”
         “把尺子给我!”,他自己又上前量了一遍。然后走开了。
         就差两个产品就要完成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其中一个半成品的定位有问题,我让工人停下,量了一遍,又找出设计文档对照了一遍。确定是定位有问题,就让工人重新设置定位。这时T走过来,“怎么了?”
         “定位错了,小了20个,第一个应该是320,第二个是310,现在是300,和310。”我等着他发出不满。可T这次没有。
         “把文档拿来我看。”看完后T又拿卷尺量了一遍,然后跟师傅说:“错了,调。”
         师傅边改边带玩笑的说:“b这个笨货,弄了半天还是调错了。”
         T也没有去找b,这事儿就过去了。我庆幸问题发现的不晚,不然近一个星期的准备工作会因为这个定位问题全部白搭。
         工作完成回办公室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换衣服的同时心里回想下午的事情:“如果下午去实验室的时间,我是上个厕所,回办公室喝几口水的话,T又会说什么?他要是因为这个再说我,那我非要跟他说说不可。”可惜这都是假设而已。
       
          “爸爸你真悲剧。”
          “悲剧什么?你从哪学来的这词?”
          “这都什么年代了,你那会儿的网络流行词汇,现在很多都入课本了。”
          “不说这些了,接着弹你的,我听听。”
          “我今天在书架上找了张你的CD听,我给你弹弹我听的吧。”
          “你都练到听几遍就可以弹出来的程度了??”
          “当然没有,我按CD上的曲名在 imslp.org 上查到了谱子。”
          “不错,那弹弹试试。”
          “不熟练,你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弹这个的水平。要继续加强基本功。基本功必须要扎实才行。”
          “知道了。”
          “对了,既然你查了谱子,那查没查格里格是哪国人?”
          “他是挪威人。”
          “很好,音乐不光是弹,要了解各个方面是最好不过的。”
          “今天给你讲了这么多,有什么收获吗?”,我问。
          “你那会儿工作的好惨。嘿嘿。”
          “就这么点儿?”
          “嗯,没了。”
          “在自己了解和调查前,不要妄加评论,不要轻易指责别人。你自己不去了解,永远不知道真相。”
          “嗯,知道了。”
          我从电脑里找到儿子提到的音乐,Grieg: Lyric Pieces, Book 1, Op. 12 - Arietta,独自欣赏着,回忆着。

8/27/2016

现实的困境:第一章(中)

        儿子坐在钢琴前,即兴弹了几串儿音符出来。我很喜欢和声小调和弗里吉亚音阶的效果,觉得他弹出的这几小节很有意思,顺其自然的跟着节奏惦着脚,点着头,打着节拍。这时他突然停下了。转头问我,“然后呢?”
        “你怎么不把这段弹完呢?”
        “你不把故事讲完,我也没法弹完呀。”
        “你怎么爱听这些?这些事儿离你太远了,有什么意思?”
        “我感觉就像读历史课本里的小字故事一样有意思。”
        听到这句我有种窃喜,是像我,连这种习惯都跟我了。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喜欢看课本里的小字非重点部分。我最初了解的科学史就是从哪里读来的。
        “那我就再给你讲一点儿。”

        为了不把你搞混(也为了我的读者考虑),我决定先把之前说的人物名字先介绍一下。首先是领导,叫T,我之前说了,他已职升一级,成为了我的领导的领导。而之前领导的领导,叫K。我目前的领导,叫 Ivan。
        “你办公室怎么还有俄罗斯人?”
        “谁跟你说叫 Ivan 的就都是俄罗斯人?不要有定式思维。好歹公司也是个外企,有人就有英文名了,很正常。”
        我开始接着给儿子讲。

        7. 我不是很喜欢把手机铃声调特别大,而且从不开振动。有一天大早刚到办公室,T跟我说:“xxx,微信上有人说y产品现在出问题了,你下去看看。”
        我拿着卷尺就去车间了。设备前已有另外一组的两位同事a和b已经在场了,三个人就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经验进行分析。虽说b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比我入职也晚,但实际生产有关经验则比我要丰富的多,a则更是多年的老员工,我的经验最少。三个人在半成品上量了一会儿,决定再去后工程对照成品的位置看看。估计过了10-15分钟,又返回到最初设备前,打算最终确定一下问题所在位置。这时T疾步走了过来。
        “看看你的手机!给你打了多少电话!!K领导给你打你不接,Ivan 给你打你不接!!!拿手机干什么用的??!”说话间他双手叉在腰间,时不时头还要向我轻微向上晃一下。儿子呀,你这代人是没看过我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的领导训人场面,你要是看过就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了。我比T要高一些,但那时我觉得他是低头看着我跟我说这些的。我掏出手机一看,果然有好几个未接电话。
        “你赶紧到x机,K领导和Ivan在那!”说完后T转身走了。
        a吃惊的说了句,“我还真没见过T领导发这么大脾气。”
        我来到x机,看见K跟另一部门领导聊天,Ivan也在。
        我跟Ivan说:“你给我打电话了?我刚什么也没听见。”
        Ivan 看着有些生气,或是因为产品出问题,也或者因为我没接到他电话,没回答什么。
       我只好看看这,看看那,想办法跟各位搭上话,毕竟被摆在那觉得挺尴尬的。
        “你怎么不把手机音量开大呢?”,儿子问。
        “开大了太吵,在办公室容易打扰别人。回家忘了关小,突然来个骚扰电话什么的,响起来很容易吓人一跳。另外你那个时候不容易入睡,把你吵醒我什么都不能干了。”
        我继续说:“再说了,我那又不是办公电话,我没义务和责任,也没承诺过谁必须要接到电话啊。当然了,他们的手机话费都是公司报销的,公司要求他们24小时开机。”
        不过自那以后,我在手机里设置只给几位领导和同事的来电设置了振动。并且每去公司后,都会把音量调大。
        “你还是妥协了。”
        “嗯,算是吧。”

8/26/2016

现实的困境:第一章(上)

先说几个数字和事实:
1. 近几个月来,每天8:30-17:30间小便次数<=2,首先水喝的不多,其次多余水分几乎都以汗液排出。
2. 根据手机记录粗略统计,工作日平均走路步数超过9000,最高出现在2015年8月25日:20549步,折合距离 14.1公里。
3. 因无法找到空闲时间倒休,导致2015年度加班倒休剩余约6天在今年4月作废。上月至本月承认加班时间已超过24小时,未承认(不足一小时不计入加班时间)加班时间未统计。
4. 在2015年因感冒拖延及其它刺激性物质影响左侧鼻患鼻炎后,近日发现右侧鼻同样出现鼻炎症状。
5. 近几周长时处于高噪音环境,偶尔会有头晕脑胀症状。
6. 每日午饭平均消费8元,工资补贴6元;在就餐时要接受二手烟、不洁餐具的“熏陶”。
7. 常在照明不足的办公室进行高费视力工作,导致双眼视力再次下降。

再节选几段领导与本人的对话:部分附背景
1. 背景:刚入职不久,正在学习、熟悉工作内容。
领导检查我分析的断面:“你眼睛有问题是不是?……”
我:无语(印象中是带束层宽度有些差异,大概是我记录错了或是看错了,总之我最后也就认为是我眼睛有问题。)

2. 背景:又过些时间,前一天开会说,早上一来要去实验室看看,拿回自己负责的断面。第二天我在盘点完试验半成品后,去实验室的路上。接到了领导电话:
领导:“xxx,你在哪?你是不是不知道天天要做什么!?赶紧回办公室!”
我:“好的……”

3. 背景:学习拓印断面有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他叫其他同事把自己拓印的断面都拿一张出来,然后都摊开摆在会议桌上,然后说:
“xxx,你过来!这是xx拓印的断面,这是xx拓印的(这位同事比我还晚来几个月,还处在实习期),这是你拓印的!能不能认真些!?”
我看了看,确实那张跟别人的比起来,不怎么样,但我还是单纯的说了句:“我是认真的,”
“认真就成这个样子?!你看看xxx他们的手,哪个没被钢丝扎过,……………………………………,你难道非得要跟xx的拓印比吗?”
我记得这xx同事当时正好不在。我又尝试解释了几句,但也只起到给领导火上浇油的效果,最终领导的领导看不下去,说了句“xxx,以后好好拓一下”
后记,这以后我没再被因此说过,而且我还又被指派去拓印他负责的试验胎断面。但因为他的这番话,我有几个同事委婉拒绝了我帮忙拓印断面的心意,当然也有不介意的。也有多次他们帮我拓印后,我拿来跟我自己拓印的做了对比,他们的其实也不过如此。也许不是给自己拓印,没那么上心吧。后来我想想,领导的这句话适当的激励了一下我,但同时也给了其他人一个深刻印象:我工作态度不认真。

4. 背景:过实习期不久,因某工作所需半成品不合格,我测量后回办公室,领导询问情况,我如实汇报。领导拿起电话与另一组负责同事对峙,最后吵起来。第二天我像其他同事一样,打电话联系那同事备料,那同事电话里说,xxx,我跟你讲,你不要挑拨我与---(领导)的关系…………
之后我前去主动与该同事道歉,又是点头、又是弯腰、连声认错,主动交代,说明并非我本意等等。后来该同事消了气,没事儿,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先沟通……
此后,有次我照例打电话联系,领导当着其他人的面说:“你不要打电话!直接去找他们!”
大概是去年10月,某同事从其他组转入我组,以改善我组劳力不足问题。领导开会,没说几句,话题一转:“……我觉得,xxx的沟通能力太差!!……”我就坐在他斜对面脸对着笔记本那么听着……

5. 背景:年末聚会,酒桌领导把我叫到身边,说………………,我说其实……是这么回事……已经显出醉意的他又竭力喝了一口我倒的汤,酒意十足、意味深长的跟我说:“你tmd(有什么事儿)跟我说呀……”。我没说什么,之后酒桌被领导的领导的领导所占据。我们一桌人都只好垂耳恭听。谈到我时,领导中间说了句,“不管xxx认不认我是他师傅,他这个徒弟,我,是绝对认的……”

6. 背景:某产品开发紧急,我已与另一组同事协调好某半成品准备事宜,并与现场生产人员确定午饭前备出。(此时领导已升级成我的领导的领导,之前领导的领导也已再升一级。)领导回办公室,说:“那个(半成品)备的怎么样了?”
我说,都说好了,吃饭前出来。
他没多说,拿起电话跟另一组低他一级的领导说:“我现在让xxx下去找你,你带他联系备**”。
挂掉电话后,他以一贯急促、命令式的语气对我说:“你现在下去找xx,去备**”。
我到另一组办公室后,见其领导一脸不满、无奈的表情,我瞬间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他跟我说,这点儿事你跟我们说不就行了吗,还跟他说什么!
我急忙解释:“我没跟他说,我早都跟xx俩人安排完了。我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又让我下来找你。”
但也没办法,我跟他个又去安排了一遍。
这次的我再也无法忍气吞声,中午吃饭时当着两位RD出差同事的面,引出了话题跟他说上午的事情。他听后说,你说清楚不就好了,我还以为你只是跟计划员说了一声而已……但他还是有些许不满,低头问我:“你给我说说,你一上午都干什么了?”。我用精确到半小时的记录给他讲了我上午的工作,之后我又补充,当然这时间段是个大概,我不可能总拿着手机看着表干活对不对。此后我又进一步说了之前一部分他对我不满的内情,还自夸了我在某项工作上的效率。然后我又半开玩笑的说:“也许你在想:‘tmd这家伙一上午不见,到底干什么去了?’”。
他始终半低着头没有正视我,忍不住笑笑说:“好好吃饭,好好吃饭。”
稍不久他接起来说:“我就不明白,xx和xx干这个(我前面自夸的工作)就能用一天!”
我急忙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认真的方面不一样等等的话。此时RD出差同事也同时做了补充,并对我的说法表示赞同。
我接着说:“你可别因为这个再回去问他们话啊。(那你可就把我卖了!)”括号里的话我是没说的。
“不会,不会!你赶紧吃,菜都凉了。”

下午下班后,就剩我跟领导。
“xxx,上午的事情你不要往心里去”。
“没事儿,我这次是实在忍不住要解释了。我不是那种碰什么事都会出声的人。但这次我真的是不得不说。”
剩下的对话我也记不准了,总之他的话是带着些许歉意、平和的说出来的。

本章未完。

本章后记:
本人写作能力太差,语文考试也总不及格。
以上文字是自己的一个小尝试。
内容和人物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8/03/2016

Two people became the translators(reviewer) in zh_CN team without coordinator's approve

I found out that two people had been in zh_CN L10n team on Zanata without the coordinator's action. I thought that only the coordinator can make this action.

====
One of them was mentioned here[1]. The reason that I didn't approve their request are:
1. They didn't make self-introduction on both trans and trans-zh_CN mailing lists.
2. I tried to search in both archives for their self-introduction in case of they might introduces themselves before, but I found nothing.
3. They didn't reply to me about this, then I decided to wait.
But now he is a translator and reviewer of zh_CN translation team.

The other of them is more active, I know he is a developer of Zanata. Neither does he is a member of trans-zh_cn mailing list, nor does he tried to subscribe the list and made self introduction on both of the lists, now he is a member of zh_CN translation team on Zanata too.

====
I am curious how did they succeed to do this without the coordinator's action? 
Would they mind to share their procedure to us?

In my opinion, this may happens in four possible ways:
1. My Zanata account is compromised, and someone used my privilege to approve this.
2. The Zanata system may have flaws, and someone used it. 
3. A super coordinator/administrator exists in Zanata, and he/she manually did it.
4. Aliens did it.

So dear all team coordinators, please check your team's member list to see if someone joined in without your approve. If none, then the 2nd is not the possible way.

For the 1st possibility, I hope that the zanata team can help me to check my account activity, login IP addresses, time or what else, to make sure that my account is safe.

For the 3rd possibility, the Zanata team must know the answer. So please tell us.

And for the 4th possibility, I don't know what to do.

====
This kind of behaviour is unfair to other contributors, cause they all followed the rules and spent their time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to us.
This kind of behaviour is breaking the community rules.

We welcome contributors, but they should obey the community rules and follow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2].

By the way, the first one I mentioned above is one of the owner of trans-zh_cn mailing list, so maybe I am wrong, maybe the originals have some prerogative. But none of them replied to me here to explain something[1].

So I hope you guys can help me to find out what have happened.
Many thanks.

8/01/2016

怎样更好地拍摄国际空间站轨迹 - 拍摄经验分享(How to capture the ISS trail - my experience)

0. 背景
自从知道可以从地球上清楚地看到国际空间站以来,已有三年多。在这期间一直在尝试能够拍摄到自己满意的漂亮的空间站轨迹照片。但因拍摄经验颇少,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直到上个月,这个愿望的实现终于可以不是纸上谈兵了。

1.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的中文全称,常缩写为 ISS(千万别跟那个第二个 S 前多一个字母 I 的搞混!)。它的第一批组件于 1998 年发射进入轨道,是目前最大的人造天体,截止今年五月已累计环绕地球 100000 圈。由于其轨道低,体积大,使得在地面非常容易观测,肉眼即可看到。如果在光污染、空气污染较轻的地方,视力好的观测者甚至可以看到它伸出的太阳能电池板。详细介绍还请自行搜索吧。

2. 哪里可以获得国际空间站的位置和出现信息
https://spotthestation.nasa.gov/sightings/
这是美国宇航局专门提供的空间站观测网页,在网页中选择你的所在地后,即可显示近几日空间站的经过时间、方位、角度等信息。比如我在其中选择 China - Tianjin,便会列出天津未来几天可见空间站的信息。比如这一条:

Wed Jul 27, 8:17 PM 6 min 36° 10° above SSW 11° above ENE

意思就是 7 月 27 日星期三,晚上 8 点 17 分,空间站从西南偏南地平线以上 10 度的位置出现,最终在东北偏东地平线以上 11 度的位置消失,其中最高角度是 36 度,全程历时 6 分钟。

http://www.esa.int/Our_Activities/Human_Spaceflight/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Where_is_the_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
http://www.isstracker.com/
这两个则分别是欧洲航天局和爱好者制作的国际空间站实时位置图。也可用来了解空间站实时位置。
但从拍摄角度而言,最有用的还是第一个链接。如果觉得在电脑上用不省事的话,手机上还可以下载美国宇航局的官方应用:NASA,这应用应该算是天文爱好者必备的吧。进入应用后,选择左上角 Missions,然后选择 Sighting Opportunities 即可。其中还可选择查看其它卫星或人造天体的观测信息。

3. 拍摄器材
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分享拍摄其轨迹的经验,自然就是以轨迹为中心了。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用相机长时间的曝光,是可以捕捉到运动物体的轨迹的。因此拍摄绕地球运动的国际空间站轨迹,自然就是要想办法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理论上,时间越长,捕捉到的轨迹就越长。下面来详细说说器材需求及设置方法。
3.1 相机
由于不少人对摄影的误解,大都认为有了好相机就可以排出好照片,更有甚者认为照片没拍好是因为没有好相机,因此有不少人选择重金购入昂贵的,准专业甚至专业级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俗称“单反”)来提高自己的照片质量。其实照片拍摄的好坏,主要因素还是在对器材的控制(控制曝光、景深等等),个人的拍摄素养(构图等)上。举个例子,给你一部EOS 1DX让你去捕捉 F1 赛车高速驶过的瞬间,或是给你 800mm 的镜头让你去拍摄清晰的月面等等,这些场合如果不经过合理的设置和准备还有经验的话,是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的。而上述相机和镜头的价格已是可以买辆不错的国产轿车了。说的远了,回到正题。
对于相机的选择,主要考虑快门,以及相机的降噪能力。
快门起码要有超过 15s 的档位,这样才可以捕捉到长的可以看得出的轨迹来(当然轨迹长短还跟镜头焦距有关)。数码相机在长时曝光、或弱光环境时,感光元件因为温度升高,会产生一定的噪点,进而导致最终照片质量下降。我们的目的是拍摄国际空间站的轨迹,那自然是在晚上弱光甚至漆黑的环境下进行长时曝光,因此对相机的降噪能力有较高要求。
总结一下,就是相机能够使用较长时间的快门,15s 以上,这个级别的快门目前来看都需要相机有手动功能,有 B 门最好不过(这功能几乎是单反的天下了)。而为了降噪,那就尽可能用好些的相机吧。
3.2 镜头
为了拍摄轨迹,尽量使用广角端进行拍摄。你的镜头有多广,就用多广好了。
3.3 电池
这个不用多说,一定要保证相机有充足的电力供应。你肯定不希望在拍摄前发现你没带电池,或者准备拍摄时电池没电了的情况出现吧。
3.4 三脚架
三脚架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稳定相机,不至于在长时曝光期间因相机的晃动而导致拍摄失败。因此有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帮忙再好不过,当然没有的话,就找些坚硬、结实的物体固定相机(之前我有一次就是这么拍的)。
3.5 云台
由于国际空间站的可见时间不固定,角度也不固定。有时在你头顶飞过,而有时只是地平线上飘过而已。因此除了三脚架,有云台更好,当然你身边有东西可以把相机稳稳的支撑到那个角度也是没问题的。
3.6 快门线
在使用 B 门时,最好是要有快门线,不然你只能用手指一直按着相机快门按钮了。这样出来的照片肯定是花了。当然如今的相机多有 WiFi 功能,通过厂家提供的手机应用有的也可实现无线遥控拍摄(我还没尝试过),这种情况下,快门线没有也没关系。
3.7 表、指南针,定时器
这三样东西好像一般手机上就都具备了,功能就是看时间,确定方向,计算曝光时间。当然你能够靠星星的位置准确计算时间和位置,又可以通过数数计时(这个我能,几分钟是不会有太大误差的)的话,这些东西你就不需要了。
器材基本就这么多,说白了最重要的就是相机和电池(单反的话当然还要有镜头。),剩下的有是再好不过。

4. 拍摄设置
首先自然是曝光问题,拍出来一片黑或一片白,自然是看不到轨迹的。根据拍摄时间不同,所需的曝光量会多少有些差别。影响曝光量的参数就是三个:快门,光圈,感光度。
4.1 快门
这个要根据空间站经过你所观测范围的时间来决定。比如空间站要从西北10度仰角出现,然后在东北方向20度消失,最高角度是 40度,经过时间是 4 分钟。大概一算,西北到东北夹角是 90 度,时间 4 分钟。假设你的镜头视角是 80 度的话,那么要想完整的拍到它的轨迹,你需要的快门时间大概要 3 分钟多一些。这只是一个粗略、简单的计算。
4.2 光圈
为了保证夜间曝光充分,尽量把光圈调到最大,也就是最小值。
4.3 感光度
同样为了曝光充分,但又不会因时间太长、光圈太大而过曝,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 100-400 间进行选择。当然 400 以上也是有可能用到的。

其次,但却更是重要的:拍摄角度,既相机镜头中心线与地平线的夹角。
这个角度是要根据空间站的经过路线,高度角,还有镜头的水平和垂直视角进行调整的。比如你想拍它出现那个时候的轨迹,它出现时为 30 度,那相机的角度就要调整到比 30 度稍高一点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曝光过程中让其轨迹进入镜头的视角内。加入你跳到了20度,那很有可能什么都拍不到,因为在曝光过程中,目标早已飞出镜头视角了。总的来说,就是尽量让镜头的可视范围能够最大范围的覆盖空间站的行经轨迹。当然也要根据个人的构图,做相应的调整。比如你只想把轨迹放到照片的右上角,那你的相机角度就要调的比空间站预期角度稍低一些,镜头中心再向左稍微偏一些。

最后,还有对焦的问题
因为空间站距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因此拍摄其轨迹时,对其对焦要求并是太高,简单的说,只要能从相机里看到是一个清晰的圆点儿就行了。但事实上,在夜间这样的对焦也是很困难的。有个窍门(原理和具体方法可以网上搜索),只要朝着周围稍远一些的物体对焦,然后锁定对焦就可以了,比如远处的楼房,灯光等等。

5. 拍摄
经过多次的尝试发现,提前到达拍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熟悉拍摄位置,又有充足的时间去安装、调整相机。
通常国际空间站经过的时长在 3-5 分钟,也有 6 分钟的时候,如果是在等人,那这个时间你一定觉得特别漫长难耐,但对于准备拍摄空间站轨迹的你来说,这几分钟简直就是一瞬的事情。按我自己最初的经历,你根本就没时间再去调整相机参数和角度,它已经消失了。
所以我建议在国际空间站出现之前的几分钟前(时间太早的话,可能会因为天空的亮度变化明显,导致曝光的设置出现错误。),按照预先设定的曝光参数和角度试拍几张,以便确定曝光、相机角度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趁机还可以做个调整。

最后,在国际空间即将进入你的拍摄区域的时候,按下快门,然后抬头看着它慢慢经过,做些遐想,享受一下吧。

后记
原本打算随便写写的一个经验分享,没想到一写就用去了两个多小时时间,洋洋洒洒也有个几百字。希望对有兴趣拍摄空间站的朋友给予小小的帮助。如需转载请将本行文字(Tiansworld 写于2016年8月1日夜23点),连同本文原始链接一并复制。草草完成,必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指出。

7/22/2016

因工作中碰到的时间格式而想到的



在无休止的忙碌中,我发现今天打印的工作内容中日期的分隔符在被领导校对时由“-”调整成了“.”。因此我决定跟她讲讲我使用“-"而不是“.”作为日期分隔符的原因。最后她同意了我的做法。

首先介绍下我工作的内容和背景:
1. 我的工作需要使用微软的 Office Excel,我使用的操作系统还比较古老,是 Windows XP SP3;
2. 很多时候会涉及制作需要填写日期的文件;
3. 偶尔还需要对做的内容按时间归类、统计一番(现在的工作这类内容极少,以前的工作中可是极为频繁)

下面我把我的原因详细地说一下:
0. 以下内容中,YYYY或YY指的是年,MM指月,DD指日。
1. 多数人的计算机都是中文版的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中都会有语言、区域设置。默认情况下这些设置都是跟系统语言相对应的。比如设置为简体中文,那么默认的区域设置是“中文(简体,中国)。其中日期显示顺序是“YYYY-MM-DD”(XP中是如此,后期版本似乎默认变成了“/”),时间是24小时制。如果设置成“英语(英国)”,那么则变成“DD/MM/YYYY”的顺序。

2. Excel 默认会遵从系统的区域设置,因此如果设置为“年-月-日”的格式,在 Excel 单元格按照此格式输入数字时,会自动将其转化为日期。如果此时输入的是 ##.##.## 的格式,那么 Excel 是不会将其看作日期的。这时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在文档中使用了 yyyy.mm.dd 格式的日期,而 Excel 默认的格式恰巧是 yyyy-mm-dd,那么在你想按照你输入的日期分类汇总、筛选数据,或作图时,Excel 就无法正确给出你想要的结果了。当然修改办法很多,比如用查找替换功能,或者干脆修改日期格式。

3. 为什么非要按照格式输入日期呢?
比如甲的计算机日期格式为 DD-MM-YYYY,而乙的设置为 YYYY/DD/MM,丙默认则是 D/M/YY。如果甲在Excel中输入了一个日期,2016年2月12日,格式为2016.2.12,他把文件传给乙编辑,乙发现甲的格式不对,又改成了2016.12.2,她又将文件传给丙编辑,丙无奈又一次将日期修改成12/2/16。如此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
如果按照预设的日期格式输入日期,则没有这么多问题。甲输入12-2-2016,乙打开文件后就会发现日期已显示为 2016/12/02,而丙打开则会显示为 12/2/16。这是多么的方便!

4. 既然格式有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用“-”做分隔符,而不用“.”或“/”呢?
第一,在微软的 Excel 里,“-”和“/”格式的日期时,Excel 会自动将其转化为预设的日期格式。比如预设格式为 YYYY-MM-DD,输入 YYYY/MM/DD 后就会自动转换为前者。反之亦然。但是如果输入 YYYY.MM.DD,是不会被转换的,并且默认数字分类为“常规”。前两者都会自动设置为“日期”。
第二,从输入速度上,“-”恰好跟数字在一排上,输入时手指移动距离更小,输入更方便。

原因解释完毕。总结下来就是简单的几句:
1. 使用 Excel 时,如果遇到日期的输入,建议首先了解一下自己系统的预设日期格式(不知道有多少白领会专门看过自己系统的设置,顺便一说:我是蓝领。);
2. 尽量使用“-"作为日期分隔符,如果不习惯,那也可以考虑把系统的日期格式按个人喜好和习惯调整;
3. 如果觉得以上1和2条太麻烦的话,那就像我一样按 Ctrl+; 输入当前日期吧;
4. 如果你认为以上3条“影响”了你的工作效率,导致你的领导给你多加任务的话,那就看看,乐呵一下好了。

20160722 11:52PM

2/10/2016

我的二〇一五年

前言
工作有工作总结,其实生活也应该有生活总结。生活的五颜六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记忆中渐渐褪去。做个总结,也等于是在记忆中再多一个备份。同样,在时间做单向运动的同时,万物随其前进。总结过去,对未来前进的方向也可起到启示、指导作用。

十年前,互联网的博客时代正值兴旺。品尝互联网这只螃蟹的人们乐在其中,其中的博文也可说是种生活的总结。而如今,大行其道的社交网络让沟通变成了实时,但也让信息过分碎片化。长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句甚至一句话的实时体会与感受。

在这其中,伴随的是不时的打开各种社交网络查看自身被关注的状况以及好友的动态。所有这一切唯独没有变化的,就是时间。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单向、恒速的前进。不关注谁,也不期望谁关注,唯我独尊。

时间看似与标题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在以上内容的带动下有些跑题。但却是我决定写此总结的内在动力之一。

期待
大概每个人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都会抱有某种期待、焦虑还有好奇感。我是个不出例外的人,因此期待就是上半年的主题之一。你不知道他(她)会是什么样子,他(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她)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他(她)的耐性有多少,他(她)有没有耐心;你担心他(她)健不健康,担心他(她)的母亲健不健康。

陪产假
顺便说明自己对工作生活关系的认识
这是一个我一直耿耿于怀难以略过的事情。二〇一五年只有一个,这其中的某一天和某时刻也只有一个。比较幸运的是你的诞生是在一个我不需要加班的周末。可惜的是,我所供职的地方没有向我介绍其人事管理政策。在别人说休此假不合适的建议下,我放弃了我的这项权利,紧接而来的是相对频繁的加班。事到如今,我仍无从知道“不合适”指的是哪里不合适。也没有去询问给出建议的人自己当时是否合适了。我不能怪怨别人的建议,唯独懊悔的是我自己没能为此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以至于后来看到新闻讲脸书老板决定休2月陪产假,并且该公司宣布将其所有全职员工,无论性别均可享受4月的带薪“产假”政策扩大至海外员工时,自己心里的那份悔恨之意再次充满全部意识之中。
我理解不了这种不合适是怎样不合适,但我能理解的,是没有好好的利用某年某月某天才是不合适。
上学时常有“如果我是……”的命题作文。如今,拿“如果我是领导”写篇短文。如果我是领导,在得知我的下属即将经历这一伟大时刻之前,我定会让他放心的去休假,无忧的开始尽自己该尽的那份责任。

音乐

比起中学末期及大学初期购买音乐的积极性和频率还有数量,二〇一五年在此中的投入相去甚远。究其原因自然有内外因之别,但数量、频率等并不是指征对音乐爱好和理解水平的仅有指标。在该年度中圆满的完成了对音乐欣赏和乐理基础的学习。虽然距离彻底领悟和应用还有较长时间。但能够按照进度顺利完成这两门课程,心里还是颇有成就感的。在此要感谢 Coursera 的在线公开课平台以及相关课程制作人员的付出,才使得这些优秀的课程得以免费的形式提供。
虽说夏天以后的自由支配时间近乎失去了70%,但在仔细的安排和管理下,在这30%的自由时间中我还是收获了不少的果实。在乐理基础课程的带动下,早前自学的乐理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并且有了新的收获。比如,终于可以看谱辨识七和弦和它的转为和弦了。看谱读调所需时间大幅降低,确定音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一间、一线的去数,再思考大、小、增、减、纯了。以前认为做不到的音阶听力,居然在几个月的练习中得到质的提高,在中速下几乎可100%正确的分辨常见音阶的上下行弹奏。以上能力虽说不上娴熟,但比起之前见则望而却步的状态,已是更上一层楼了。而算算得到这些所用去的时间,与日常逛电商、看社交网络、视频的时间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喝水不忘挖井人,助我提高此些能力的网站,我应在此附上:www.musictheory.net 。

学习
我从小听长者教育我时说的话之一,叫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一直努力把这句话融到我的生活当中。
大学、研究生所学的概率论、数理统计目的性明确,功利心极强。纯粹是为了获得学分,不影响毕业。从来没想过用此等知识做些实际应用。但幸运的是,我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一起再次学习这些知识。大家各自目的不同,但我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拿学分,而是为了兴趣而来。有些可惜的是,在2015年没能把该系列课程的剩余3门课程完成。其中《回归模型》因时间期限紧迫,及能力不够,没能完成最终的项目作业,导致无心去学剩余的两门课程。目前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正处于遗忘曲线的某一点上,我仍需要坚持学习,把它挪到我想要的那一点。

摄影
这一年有些忙碌。工作之外的休息多用于睡觉和“练习臂力”。走到外面拍东西的机会自然少了很多。好在随身带着手机,可以捕捉各式各样的云彩,也可以及时记录天气情况。相机基本在家里给小人儿拍成长记录了。
作为国家地理和NASA的日常浏览者,常被其中的照片所震撼,鼓励和激发。因此用照片讲故事或者拍摄出美妙的夜空都是我将来摄影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读书
我不是个读书能手。但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了不浪费时间,为了了解知识,在2015年还是坚持在读几本书。可惜书内容篇幅太长,一没能读完,其次仍无法完全吸收其中的营养。《聊斋志异》这样的长篇短故事,到今为止看到第四卷,虽每个故事内容不可能详述,但读清代文言文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种提高反过来又激励我继续阅读下去。同时也让我读其它古籍的信心增加了不少。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是从前年开始读的,2015年几乎没有再读太多,书中养分颇多,只可惜消化的不够,能够牢记心中的不多。换句话说,书还是读的不够精,不够好。

互联网
自己对国产互联网服务的不满不是一两天了,如果彻底写出来是要单独成篇的。作为一个年度总结,还是简略的写写作罢。
我还是坚持较少使用国产互联网服务的原则,能不使用则不使用,不能则尽可能少使用。
原因很简单,不注重用户隐私,不把用户当回事,兼容性差,臃肿不堪。你可能很奇怪的问我,隐私有那么重要吗,或者会说无所谓了,泄漏的多了去了。但我告诉你,这些很重要,其后果正在慢慢的显现出来。骗局、敲诈这都是一部分而已。
电脑上需要稍微懂点计算机知识才可以知道那些程序在后台在做什么,是如何影响你的计算机运行和干扰你使用的。手机上的应用则表现的非常直接,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首次运行程序时你大概会看到那程序想要读你什么信息。因此控制起来也是相当容易。
这个多数人用手机多过电脑的年代,能把手机应用管理、控制好,你对自己的隐私保护就已事半功倍了。

驾照
真的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经过半年时间终于拿到了机动车驾驶执照。这也算是该年的一大收获之一。练车期间常常会思考周围的机动车都犯了什么错误,有多么不文明的驾驶。这对考试帮助也不少。可惜有了驾驶资质后,却一直没机会实际操作一番。


身体健康
这一年身体健康指标貌似有些下降了。体重下降了几公斤,腹部赘肉却多起来了。通俗的说就是肥肉增加了,肌肉减少了。年初开始鼻子不舒服,到最后成了某种鼻炎。现在只能单孔通气,偶尔说话时还带些鼻音。难受的不得了。


目标
一不抢红包,二不发红包,三没有红包,四不关注红包,五远离红包。靠过年休息间的点滴时间敲出了以上这些文字。算给自己一个总结,也可以提醒自己需要做什么。
时间管理之一大任务就是要在一个期限内设立可实现的目标。因此为了高效利用我的时间,我也设几个小目标,争取2016年完成。
1. 年内看完《The Conte of Monte Cristo》(法文原版咱是没能力读。英文翻译还是可以挺一挺坚持看完的。照目前进度,年内看完应该可以。)
2. 每周带我子出门晒一次太阳。
3. 七月前用已有的素材剪辑一部短片,给你做生日礼物。
4. 坚持每天学习乐理(不管是听力还是读谱)20分钟。(20分钟其实挺长的)
5. 5月前把《聊斋志异》前五卷看完。(已经在第四卷了,比较容易完成)
6. 除有事情外,每天查看社交网络次数不得超过3次。(有些困难,其实就是改正习惯而已。有段时间临时用 Nokia 的时候这都不是事儿)
7. 常提醒督促自己努力完成以上目标。
目标搞太多也不容易实现,先就这么多好了。

(写于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