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8/01/2016

怎样更好地拍摄国际空间站轨迹 - 拍摄经验分享(How to capture the ISS trail - my experience)

0. 背景
自从知道可以从地球上清楚地看到国际空间站以来,已有三年多。在这期间一直在尝试能够拍摄到自己满意的漂亮的空间站轨迹照片。但因拍摄经验颇少,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直到上个月,这个愿望的实现终于可以不是纸上谈兵了。

1.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的中文全称,常缩写为 ISS(千万别跟那个第二个 S 前多一个字母 I 的搞混!)。它的第一批组件于 1998 年发射进入轨道,是目前最大的人造天体,截止今年五月已累计环绕地球 100000 圈。由于其轨道低,体积大,使得在地面非常容易观测,肉眼即可看到。如果在光污染、空气污染较轻的地方,视力好的观测者甚至可以看到它伸出的太阳能电池板。详细介绍还请自行搜索吧。

2. 哪里可以获得国际空间站的位置和出现信息
https://spotthestation.nasa.gov/sightings/
这是美国宇航局专门提供的空间站观测网页,在网页中选择你的所在地后,即可显示近几日空间站的经过时间、方位、角度等信息。比如我在其中选择 China - Tianjin,便会列出天津未来几天可见空间站的信息。比如这一条:

Wed Jul 27, 8:17 PM 6 min 36° 10° above SSW 11° above ENE

意思就是 7 月 27 日星期三,晚上 8 点 17 分,空间站从西南偏南地平线以上 10 度的位置出现,最终在东北偏东地平线以上 11 度的位置消失,其中最高角度是 36 度,全程历时 6 分钟。

http://www.esa.int/Our_Activities/Human_Spaceflight/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Where_is_the_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
http://www.isstracker.com/
这两个则分别是欧洲航天局和爱好者制作的国际空间站实时位置图。也可用来了解空间站实时位置。
但从拍摄角度而言,最有用的还是第一个链接。如果觉得在电脑上用不省事的话,手机上还可以下载美国宇航局的官方应用:NASA,这应用应该算是天文爱好者必备的吧。进入应用后,选择左上角 Missions,然后选择 Sighting Opportunities 即可。其中还可选择查看其它卫星或人造天体的观测信息。

3. 拍摄器材
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分享拍摄其轨迹的经验,自然就是以轨迹为中心了。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用相机长时间的曝光,是可以捕捉到运动物体的轨迹的。因此拍摄绕地球运动的国际空间站轨迹,自然就是要想办法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理论上,时间越长,捕捉到的轨迹就越长。下面来详细说说器材需求及设置方法。
3.1 相机
由于不少人对摄影的误解,大都认为有了好相机就可以排出好照片,更有甚者认为照片没拍好是因为没有好相机,因此有不少人选择重金购入昂贵的,准专业甚至专业级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俗称“单反”)来提高自己的照片质量。其实照片拍摄的好坏,主要因素还是在对器材的控制(控制曝光、景深等等),个人的拍摄素养(构图等)上。举个例子,给你一部EOS 1DX让你去捕捉 F1 赛车高速驶过的瞬间,或是给你 800mm 的镜头让你去拍摄清晰的月面等等,这些场合如果不经过合理的设置和准备还有经验的话,是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的。而上述相机和镜头的价格已是可以买辆不错的国产轿车了。说的远了,回到正题。
对于相机的选择,主要考虑快门,以及相机的降噪能力。
快门起码要有超过 15s 的档位,这样才可以捕捉到长的可以看得出的轨迹来(当然轨迹长短还跟镜头焦距有关)。数码相机在长时曝光、或弱光环境时,感光元件因为温度升高,会产生一定的噪点,进而导致最终照片质量下降。我们的目的是拍摄国际空间站的轨迹,那自然是在晚上弱光甚至漆黑的环境下进行长时曝光,因此对相机的降噪能力有较高要求。
总结一下,就是相机能够使用较长时间的快门,15s 以上,这个级别的快门目前来看都需要相机有手动功能,有 B 门最好不过(这功能几乎是单反的天下了)。而为了降噪,那就尽可能用好些的相机吧。
3.2 镜头
为了拍摄轨迹,尽量使用广角端进行拍摄。你的镜头有多广,就用多广好了。
3.3 电池
这个不用多说,一定要保证相机有充足的电力供应。你肯定不希望在拍摄前发现你没带电池,或者准备拍摄时电池没电了的情况出现吧。
3.4 三脚架
三脚架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稳定相机,不至于在长时曝光期间因相机的晃动而导致拍摄失败。因此有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帮忙再好不过,当然没有的话,就找些坚硬、结实的物体固定相机(之前我有一次就是这么拍的)。
3.5 云台
由于国际空间站的可见时间不固定,角度也不固定。有时在你头顶飞过,而有时只是地平线上飘过而已。因此除了三脚架,有云台更好,当然你身边有东西可以把相机稳稳的支撑到那个角度也是没问题的。
3.6 快门线
在使用 B 门时,最好是要有快门线,不然你只能用手指一直按着相机快门按钮了。这样出来的照片肯定是花了。当然如今的相机多有 WiFi 功能,通过厂家提供的手机应用有的也可实现无线遥控拍摄(我还没尝试过),这种情况下,快门线没有也没关系。
3.7 表、指南针,定时器
这三样东西好像一般手机上就都具备了,功能就是看时间,确定方向,计算曝光时间。当然你能够靠星星的位置准确计算时间和位置,又可以通过数数计时(这个我能,几分钟是不会有太大误差的)的话,这些东西你就不需要了。
器材基本就这么多,说白了最重要的就是相机和电池(单反的话当然还要有镜头。),剩下的有是再好不过。

4. 拍摄设置
首先自然是曝光问题,拍出来一片黑或一片白,自然是看不到轨迹的。根据拍摄时间不同,所需的曝光量会多少有些差别。影响曝光量的参数就是三个:快门,光圈,感光度。
4.1 快门
这个要根据空间站经过你所观测范围的时间来决定。比如空间站要从西北10度仰角出现,然后在东北方向20度消失,最高角度是 40度,经过时间是 4 分钟。大概一算,西北到东北夹角是 90 度,时间 4 分钟。假设你的镜头视角是 80 度的话,那么要想完整的拍到它的轨迹,你需要的快门时间大概要 3 分钟多一些。这只是一个粗略、简单的计算。
4.2 光圈
为了保证夜间曝光充分,尽量把光圈调到最大,也就是最小值。
4.3 感光度
同样为了曝光充分,但又不会因时间太长、光圈太大而过曝,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 100-400 间进行选择。当然 400 以上也是有可能用到的。

其次,但却更是重要的:拍摄角度,既相机镜头中心线与地平线的夹角。
这个角度是要根据空间站的经过路线,高度角,还有镜头的水平和垂直视角进行调整的。比如你想拍它出现那个时候的轨迹,它出现时为 30 度,那相机的角度就要调整到比 30 度稍高一点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曝光过程中让其轨迹进入镜头的视角内。加入你跳到了20度,那很有可能什么都拍不到,因为在曝光过程中,目标早已飞出镜头视角了。总的来说,就是尽量让镜头的可视范围能够最大范围的覆盖空间站的行经轨迹。当然也要根据个人的构图,做相应的调整。比如你只想把轨迹放到照片的右上角,那你的相机角度就要调的比空间站预期角度稍低一些,镜头中心再向左稍微偏一些。

最后,还有对焦的问题
因为空间站距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因此拍摄其轨迹时,对其对焦要求并是太高,简单的说,只要能从相机里看到是一个清晰的圆点儿就行了。但事实上,在夜间这样的对焦也是很困难的。有个窍门(原理和具体方法可以网上搜索),只要朝着周围稍远一些的物体对焦,然后锁定对焦就可以了,比如远处的楼房,灯光等等。

5. 拍摄
经过多次的尝试发现,提前到达拍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熟悉拍摄位置,又有充足的时间去安装、调整相机。
通常国际空间站经过的时长在 3-5 分钟,也有 6 分钟的时候,如果是在等人,那这个时间你一定觉得特别漫长难耐,但对于准备拍摄空间站轨迹的你来说,这几分钟简直就是一瞬的事情。按我自己最初的经历,你根本就没时间再去调整相机参数和角度,它已经消失了。
所以我建议在国际空间站出现之前的几分钟前(时间太早的话,可能会因为天空的亮度变化明显,导致曝光的设置出现错误。),按照预先设定的曝光参数和角度试拍几张,以便确定曝光、相机角度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趁机还可以做个调整。

最后,在国际空间即将进入你的拍摄区域的时候,按下快门,然后抬头看着它慢慢经过,做些遐想,享受一下吧。

后记
原本打算随便写写的一个经验分享,没想到一写就用去了两个多小时时间,洋洋洒洒也有个几百字。希望对有兴趣拍摄空间站的朋友给予小小的帮助。如需转载请将本行文字(Tiansworld 写于2016年8月1日夜23点),连同本文原始链接一并复制。草草完成,必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指出。

No comments: